|
防控新冠肺炎,同一樣的戰斗,不一樣的戰場---臨基所和武漢一線的20多個日日夜夜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從大年二十九到今天,從清晨到凌晨,20多個日日夜夜,雖然他們沒有奔赴武漢一線,但他們和前線臨床醫生一樣,每天爭分多秒,一刻不停。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疫情暴發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以下簡稱臨基所)在黨總支的帶領下,全所上下堅決貫徹黨中央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認真全面落實局黨組和院黨委的工作部署,第一時間行動起來。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十,臨基所的燈始終亮著。臨基所走廊里急促的腳步聲、焦急的指揮呼應聲就未曾停歇過。 大年三十,緊急啟動突發傳染病的技術支持應急體系,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工作組科研組、院科研攻關組,共同開展工作。成立了理論組、方法組、臨床組、預防組、信息組、保障組,王燕平書記、總支委員白衛國、第五黨支部書記史楠楠到了,黨員譚勇、趙晨、劉斌到了,民主黨派范逸品同志、熊一白同學主動放棄春節假日也到了,他們二話不說迅速投入工作。 正月初一,國家中醫醫療隊迅速集結。上午臨基所黨總支組織委員呂誠臨危受命隨隊出發馳援武漢,臨行前書記王燕平囑咐他,要發揮黨員的先鋒作用,還要做好自我防護。 正月初二,醫療隊到達武漢第二天臨基所史楠楠、院科研處霍蕊莉負責組織召集在京專家組與前線國家醫療隊視頻連線,在線通報疫區情況,研究診療方案。王永炎、薛伯壽、晁恩祥、劉景源等的專家和黃璐琦、仝小林等共同探討病情、癥狀,認真研判疫情,提供診療意見和建議。 正月初三,臨基所組織國家局與山西、河北、黑龍江的中醫藥防控工作部署視頻會議。設計開發了舌診圖像采集APP和基于執法儀系統的問診系統,通過信息采集系統方便前線醫療隊更好獲得第一手病例相關信息。 他們一直在工作: 1、不斷完善診療方案,堅持中西醫結合 梳理總結中西醫臨床癥狀、分析新冠肺炎中醫的病因病機。整理晁恩祥、薛伯壽、劉景源、張洪春、王玉光等專家對此次新冠肺炎病因病機的認識,梳理“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分層分類管理的建議”“新冠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機與傳變”,為國家中醫診療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支持。相關內容納入國家診療方案第四版和第五版,起草完成了中醫對新冠肺炎的認識理論基礎研究,并于2月6日在《中醫雜志》發表論文《試析從寒疫論治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為臨床診治提供科研支撐,并及時提出社區中醫藥預防工作建議。 2、強化科研、臨床合作 聯合院科研處科研攻關項目共同開展工作。每天與前線中醫醫療隊對接,接收當日患者診療數據,開展臨床數據的統計分析,服務前線醫療隊。同時,數次向王永炎院士、國醫大師路志正、晁恩祥、薛伯壽等匯報,聽取分析意見和臨床建議,不斷為優化診療方案提供決策支撐。 3、主動作為、特事特辦,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 服務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防治新冠肺炎專家組和科研組科學決策。臨基所熊一白、院科研處霍蕊莉等持續跟蹤收集輿情信息和相關科研工作信息,及時了解和掌握國內外對新冠肺炎的認識和最新研究進展,為專家組和科研組科學決策提供信息服務。拍攝疫情防控宣傳資料,加強政策措施宣傳解讀,持續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輿論支持。聯合開展基于古代疫病史和醫案的理論探討與分析、面向基層社區的中醫藥預防知識的梳理和宣傳、基于循證醫學的中醫臨床科研方法學的設計、組織科研信息收集分類分析、構建信息化平臺組織技術保障等工作。 為確保武漢前線醫療隊臨床救治工作和后方科研工作順利開展,全力做好后勤保障服務工作。先后組織兩批物資送往武漢前線指揮部,包括手機、防護服、羽絨服、內衣等,為國家中醫醫療隊提供必要的科研和后勤保障。 4、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研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公共服務平臺”。臨基所接到任務后,由譚勇、陳仁波、劉佳、王麗穎、王昊、劉玉祁快速組成黨員攻關突擊隊,經過三晝夜奮戰,成功上線“新型肺炎中醫藥防控公共服務平臺”,為公眾提供實時疫情數據、疫情防治科普知識、相關部門疫情防控工作動態,同時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風險和中醫證候測評,即時提供中醫專家在線問診,指導公眾及早防護和救治。該平臺運行以來,受到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5、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使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開發社區人員信息采集系統,服務社區防控。針對目前武漢地區疑似病人數量較大的現狀,預防研究組為醫學觀察期人群設計中醫藥預防給藥方案,在社區醫療機構推廣應用;并緊急開發出社區信息采集系統,及時獲取醫學觀察期人群中醫診療信息,為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中醫藥防治新型肺炎數據。 疫情不退,絕不收兵!這是臨床基礎所黨總支致全體黨員同志的倡議書,是臨基所全體黨員和科研人員的宣誓。面對疫情,從院士到青年科研人員、從書記到普通黨員,從研究員到研究生,雖行色匆匆,但都步履從容。因為大家堅信,有黨中央的領導和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揮,只要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必將取得最后的全面勝利,2020年的春天必將更美好。 突發傳染病的技術支持應急體系工作日志 1月24日,啟動突發傳染病的技術支持應急體系,成立工作組,各組人員火線到位。 1月25日,國家醫療隊迅速集結,臨基所黨總支組織委員呂誠隨隊出發。 1月26日,臨基所召集前后方專家,北京武漢連線5小時,研究中醫診療方案。與院科研處聯合工作組啟動。 1月27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副局長王志勇至臨基所一線指導。緊急設計開發了舌診圖像采集APP和基于執法儀系統的問診系統。前后方數據通道正式打通,投入使用。首日收到前方金銀潭醫院患者數據11份。 1月28日-至今,累計錄入、分析前方數據175例,為進一步優化診療方案提供支撐。 2月3日,為武漢社區防控的中醫臨床觀察專門開發用藥登記程序(第二版)并上線運行,累計指導160人次。 2月4日,受國家局委托,臨基所與院科研處聯合人民健康網緊急研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醫藥防控公共服務平臺”。點擊量近3萬人次。 2月6日,大雪紛飛。文章《試析從寒疫論治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在中醫雜志線上發布。 。。。 二十多個日日夜夜,500多個小時,3萬多分鐘,身心的疲憊難以言表;二十多個日日夜夜,仿佛瞬息之間,戰勝病毒,一分一秒也不想浪費。二十多個日日夜夜,我們不能停下,病毒不滅,絕不休兵!疫情不過,絕不休息! 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疫情還在繼續,臨基所人也毫不退卻,繼續攜手奮斗在一線的醫務人員、攜手所有戰斗在科研崗位上的兄弟單位、攜手那些再各自崗位上默默無聞堅守的同志,一起與病毒作戰到底,與疫情奮戰到底!向所有戰斗在防控工作中的人員致敬! 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臨基所會議室的燈光 院士在查閱臨床資料 臨基所組織武漢北京專家視頻工作會。北京王院士、晁恩祥、薛伯壽等,武漢黃璐琦、仝小林等參加 中醫藥局組織山西、河北、黑龍江部署中醫藥防控工作 臨基所黨總支臨時會議,王燕平書記、謝雁鳴副所長部署落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 臨基所與武漢聯線,黃璐琦院長聽取工作匯報 王志勇副局長到臨基所指導工作 查德忠書記、楊龍會副院長到臨基所檢查科研攻關工作進展情況 王燕平書記帶領團隊開展數據信息分析 史楠楠和科研人員探討統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