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銘記紅色歷史,學習沂蒙精神——中國中醫科學院臨基所黨總支赴山東臨沂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為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2021年5月27-29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黨總支組織廣大黨員赴山東臨沂開展“銘記紅色歷史,學習沂蒙精神”的主題教育活動。 27日下午,同志們抵達擁有豐富紅色教育資源的山東臨沂,身著革命軍裝,開啟了此次紅色教育之旅。在“沂蒙精神與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專題學習中,同志們聆聽了共產黨人在革命戰爭年代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不怕流血犧牲、不懈奮斗的歷史事跡,一幀幀歷史畫面的還原,讓同志們更加深刻理解沂蒙精神“黨和人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豐富內涵。 28日上午,同志們到蒙陰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教學點,通過展廳內翔實的資料、生動的圖片、一件件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實物,認真回顧了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走出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在英烈亭前,支部同志重溫了入黨誓詞。 28日下午,伴隨著《沂蒙頌》“蒙山高,沂水長,我為親人熬雞湯……”的紅歌聲,同志們參觀學習了以明德英、王換于、胡玉萍等為代表的沂蒙母親英雄事跡,她們中有的在前線隊伍撐起門板做橋面、人做橋墩的“火線橋”,有的省下口糧養育共產黨人的孩子,有的用乳汁救助受傷的小紅軍,這些真實的沂蒙母親的故事讓同志們為之動容。隨后,懷著無比崇高的敬意,全體黨員佇立館中共同唱響《跟著共產黨走》這首誕生于沂蒙抗日根據地的經典革命歌曲。 “最后一口糧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的沂蒙母親精神震撼人心,同志們動情地發表感悟:“那一刻,我讀懂了黨同人民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情誼,讀懂了黨堅持走群眾路線的緣由和出發點,讀懂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句話的內在含義! 29日上午,同志們前往華東野戰軍紀念館,參觀了新四軍歷史上最后一個軍部。陳毅、粟裕、張云逸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艱辛戰斗歷程在這里重映,孟良崮戰役的戰術思想的智慧在這里閃光,F場氛圍莊重而凝聚,同志們真切感受到抗戰歲月的艱辛,敬佩革命先烈為祖國和平解放英勇獻身的無畏精神,更從中感受到歲月靜好的來之不易。 此次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把黨史學習教育課堂搬到了紅色教育基地,讓廣大黨員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認識和體驗。同志們深有感觸:沂蒙人民與黨的水乳交融、生死與共鑄就了偉大的沂蒙精神,新時代的我們應從歷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在實際工作中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發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