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維度多準則中成藥綜合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第一版)》正式發布一、導讀 近日,《中國循證醫學雜志》優先發表了《多維度多準則中成藥綜合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第一版)》(以下簡稱《指導原則》)。《指導原則》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聯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中華醫學會雜志社指南與標準研究中心,中國中醫藥信息學會臨床研究分會、中國標準化協會中醫藥標準化分會等機構組織發起,邀請中西醫臨床專家、藥學、方法學專家共同完成制定工作。《指導原則》包含評價技術指標、指標測量工具等內容,供相關研究主體和決策人員參考使用。《指導原則》為明確中成藥臨床價值和定位,制定衛生決策、藥物政策等提供了方法和手段。 二、適用范圍 適用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制藥企業等主體開展中成藥綜合評價時使用。 三、基本原則 綜合全面,彰顯中醫特色;以人為本,重視患者獲益;分類分級,證據精準關聯;公開透明,結果動態更新。 四、評價指標技術體系基本內容 中成藥綜合評價指標技術體系由評價指標和評價測量工具兩部分組成。 評價指標包含安全、有效、經濟、應用、科學、標準6個一級維度、20個二級維度,48個三級準則。 評價測量工具利用統計、估計理論與信號處理等方法,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根據中成藥指標評價數據多源異構,且高維度、小樣本、無標簽的特點,形成綜合評價測算模型對數據進行處理和計算,計算結果參照專家經驗進行校正。 結果報告規范。中成藥綜合評價結果需全面、清晰、透明、公開報告。具體可參考《中成藥綜合評價報告清單》進行結果報告。 五、中成藥綜合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起草專家委員會(按姓氏筆畫排序): 于幼梅 (原東城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王永炎(中國中醫科學院)、王燕平(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臨床基礎醫學研究所)、王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王階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王擁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伊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王雪峰(遼寧省中醫院)、王曉輝 (蘭州大學)、任傳云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劉民(北京大學公衛學院)、華國棟(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江濱 (北京大學)、吳大嶸(廣東省中醫院)、吳嘉瑞 (北京中醫藥大學)、張華敏(中國中醫科學院)、張洪春 (中日友好醫院)、張路霞(北京大學)、束雅春 (南京中醫藥大學)、楊悅 (清華大學)、楊克虎(蘭州大學)、肖小河 (解放軍302醫院)、肖承悰(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林麗開(武漢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周曉華(北京大學)、花寶金(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金世元(北京中醫藥大學)、陳平雁(南方醫科大學)、陳達燦(廣東省中醫院)、陳耀龍(蘭州大學)、胡欣(北京醫院)、趙國光(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郝峻巍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錢忠直 (國家藥典委員會)、高微微 (中國醫科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高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商洪才(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崔一民(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常靜玲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曹彬(中日友好醫院)、曹俊嶺(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郭朋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傅強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黃曉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詹思延(北京大學公衛學院)、路志正(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翟華強 (北京中醫藥大學)、翟所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蔡軍(阜外醫院)。 |